2012年,南京奥体附近的碧瑶花园二期配置了一台“人脸通”,业主没有带卡也可以“刷脸”进门。孙老板的回答是“不方便”,“我开车进出小区,还是觉得用门禁卡方便些,所以当年也就没去被搜集脸部信息。
2012年,南京奥体附近的碧瑶花园二期配置了一台“人脸通”,业主没有带卡也可以“刷脸”进门。去年有媒体报道,几年下来,这台“人脸通”已基本形同虚设。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碧瑶花园的业主孙老板。谈及刷脸系统,孙老板笑着说,“2012年我买房子的时候,开发商和物业确实介绍过这个刷脸的系统。现在想来,可能就是一个宣传小区比较高档的噱头吧。反正我是从来没有用过,家里人也没有用过。据我所知,我周围邻居刷脸进门的基本没有,可能还有其他业主在用,但应该少之又少。”为什么眼前摆着“高大上”的刷脸门禁却不用?孙老板的回答是“不方便”,“我开车进出小区,还是觉得用门禁卡方便些,所以当年也就没去被搜集脸部信息。”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多说一句不管刷的是什么,先把民意“照顾”好。
苏州小区指纹识别门禁和南京小区刷脸门禁的遭遇,二者表面上没有直接联系,内在却隐含着一个共通点——不管是刷脸刷指纹还是简单的门禁卡,民意必须放在第一位。我们不是说空话,这里的民意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程序中的民意。苏州金珺花园业委会主任已经承认,试点刷指纹系统并没有通过业主大会,这也引发了律师的质疑。
虽然业委会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效果目前看起来也不错,但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和居民解释清楚:引进系统和今后维护的费用从哪来?万一出现故障如何应急?万一以后不用了,设备和投入的费用怎么办?二是应用中的民意。刷指纹系统固然安全,但也存在不够灵敏和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如果业委会能把和扬子晚报记者说的话,再仔细和心存疑虑的业主重复一遍,相信质疑声会小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