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梦想改造家登场是一栋“三世同堂”的历保老建筑,是联排老洋房的边套,共有三层还有一间小院,而时代的变迁以及主人收纳生活习惯的改变之下,这里的空间设计已经不能够在满足主人的生活需求了。
对两位老人来说,这幢房子正是他们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见证。虽然房子已经垂垂老矣,有诸多不便,但它收纳着一家人几十年的欢声笑语和幸福时光。他们满足于当下幸福的晚年生活,因此也更加期盼,这幢与他们风雨同行70余的老房,能够祛除老态、重焕新生。
本期《梦想改造家》,二度迎来著名设计师孙建亚,匠心改造历保建筑,在“结构不可动”前提下,化腐朽为神奇,为老房重塑青春!同时,设计师孙建亚也在这次改造中,于兼顾历史保护和带来更舒适的人居模式之间,做了一次很好的探索和示范。
委托人的房子,一楼除了客厅、厨房之外,还有一个外公用来堆积杂物的1号储藏间,一楼半的位置也有一个外婆堆放购置物品的2号储藏室。
两个储藏室本应完全能够满足一家五口的使用,但因房屋不合理的储物布局以及两位老人的囤物习惯,长久下来,导致家里异常杂乱。而可爱的外公和外婆都认为,这是对方的习惯所造成的。
另一方面,房屋的居住问题也同样令人堪忧。房屋建成年限长,经久失修,已经岌岌可危;木结构的特性,导致横向的楼板和竖向的隔墙隔音效果都很差;客厅阴暗潮湿,不适宜身体机能较弱的老人居住;松垮、狭窄的楼梯,老人使用起来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房子的空间布局以及家具陈设仍停留在上世纪,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同时,房子是历史保护建筑,建筑的结构、外立面造型、窗户、楼梯以及卫生间位置等都不能有改动。
设计构想
设计师在上门了解委托人一家的生活现状,并细致分析房屋隐藏问题后,总结出了以下五个改造施工重点:
1、安全
2、品质感
3、工艺
4、旧物翻新
5、舒适度
这幢老建筑本身已是78高龄,在不动结构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安全加固?在维持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保护好老物件的同时,又如何让委托人一家生活得更为现代化和舒适呢?
前期准备:断舍离
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师孙建亚带来了收纳师,帮助指导改善委托人一家的储纳习惯。同时,收纳师请外公外婆把自己认为不需要的物品贴上标签,在征得同意后为他们断舍离,把多年不用的物品部分赠与他人,另一部分已不能使用的则直接放弃。
改造进行1:结构加固
将老物件打包保存之后,施工队就开始了现场的拆除工作。
然而,当老房子全部拆除完毕之后,露出的结构却令人胆颤心惊:老旧的木构架承重设计极其不合理,横梁的支撑作用形同虚设,而承重柱也因人为原因损毁严重,整个房子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安全
由于老房子结构堪忧,设计师与结构工程师连夜开会讨论加固方案。
经过多方考量,设计师决定用钢混桶状结构来拯救岌岌可危的老房子。墙体四周用12cm厚度的钢筋混凝土进行支撑,用钢柱替换原来的圈梁进行加固;在与邻居的共墙区域留出适当的缝隙,通过降低刚度来规避对隔壁的影响。
使用这种方式虽然损失了一些面积,但可以令房子结构更为坚固、室内空间更为完整,最大限度上保证了两位古稀老人行动上的便捷性。
对于既不保温隔热又霉变开裂、几乎没有支撑力的屋梁结构,设计师使用钢结构进行了重新更换。重新加固的屋顶依然维持原有高度、原有外形。在整个屋顶完成后,施工队也一同进行了防水作业。
整个老房结构加固工程就持续了整整九十个昼夜,无论是拆除还是加固,设计师与结构工程师都格外细致,施工作业更是精益求精、小心翼翼。希望这座跨世纪的老建筑能继续经历岁月的洗礼,传承下去,迎接下个世纪的曙光。
改造进行2:室内改造
解决安全问题后,室内改造工程紧接着开始。本次改造,主要围绕房屋品质感、施工工艺、旧物翻新以及居住舒适度这四个层面展开。
房屋品质感
重新调整空间布局
本次改造的首个重点就是品质感,而提高品质感的第一步就是重新调整空间布局。
在卫生间与楼梯位置不能变动的情况下,设计师把一楼玄关、厨房和客厅打通,并将地面做平,采光也因此得以增加;厨房被移至一号储藏间,增加了洗衣房;将一楼半的2号储藏间与长辈房打通做成套房,而二楼、三楼房型依然保持不变。
原本二楼的起居室在新的设计中设置为女儿女婿房。根据业主的要求,整个三楼成为了外孙天佑的私密空间。
重塑收纳系统
提升品质感的第二步,则是重塑收纳系统。设计师将收纳师的建议融入到了设计方案里:
1. 分类。设计师为常住的祖孙两代各自新增了一个衣帽间;
2. 立体收纳。在每个空间内设计了大量顶天立地的柜体,大大增加立面的储纳面积;
3. 二八原则。保留储藏室,增加隐藏式收纳,以合理配比处理收纳尺度。
设计师希望,改造后的收纳空间能够达到30平方米以上,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够满足委托人一家人的使用。
基础工程
设计布局尘埃落定以后,品质感提升的第三步——基础工程也随之开始。
首先是防水。卫生间的防水,施工队运用了新工艺。在阴角位置引进特殊防水加固材料,下水管与墙面、地面的连接等处使用特殊防水密封材料;基础坚固以后,刷上柔性防水漆,一劳永逸。
其次,是整体隔音。原本老建筑的隔墙都是空心木墙,隔音非常差。在新设计中,将空心木墙换成实心砖墙。这样的方案设计师依然不放心,又另外在所有隔墙中都增加了隔音棉。
在下水管的选择上,施工队也非常细心,特地使用了消音螺旋管,保证水流畅通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噪音。
外公外婆呆在家里的时间最长,而老人对温度也较为苛刻,因此,设计师在重塑建筑能源和室内环境体系时,首先引入了地暖系统。同时,在热水器和空调的选择与安装上也非常用心。
细节
品质感还体现在细节上。
依据老人对光照度的要求,设计师特别选择了柔和而明亮的磁吸灯,同时利用磁吸灯轨道巧妙隐藏了新风系统的出风口。为了让房子有更好的采光与隔热保暖,设计师更换了全屋的门窗系统,仿老建筑的窗户风貌,不仅气密性、隔音性非常好,还自带防坠落装置。
在客厅通往院子的内门上,也使用了相同的玻璃门窗系统,即增加采光,又能将室外风景很好地引入室内。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本次改造的关键所在。
整个建筑使用了大量定制型材来提升整个空间的线条感,这些型材除了外型美观,还有防止涂料开裂的作用;同时,设计师对于不同型材之间的伸缩缝工艺的要求也非常严苛,务必规避后续的使用中的变形问题;老房子的整体涂刷工艺上,也做到了因地制宜、细致周到。
为了让老房子保留原来的韵味,设计师使用了大量耐受力好,不易变形的实木木饰面,并亲赴木饰面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以确保木饰面打样符合他对工艺的要求。在木饰面正式进场安装过程中,设计师同样不放过任何安装工艺细节。尺度上的毫厘必争、细节上的苛刻要求,都体现了设计师孙建亚在工艺上的坚持。
旧物翻新
旧物翻新是本次改造的重要特点。
原来的老扶手经过重新打磨,再次被安装上去;拆除时保留下来的老地板,设计师将其送到地板工厂进行重新加工,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在新家中进行再利用;设计师还亲自参与了地拼接方式的挑选和排列,力求精益求精。
原来的楼梯木地板已经腐朽无法使用,新的楼梯踏步板则是使用老房子拆下来的木梁重新加工制成。新的楼梯踏步宽度延伸至28cm,大大增加了老人上下楼梯时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居住舒适度
在居住舒适度上,设计师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首先是收纳系统,现场柜体安装完毕之后,设计师进行再三确认,确保整体的使用舒适度。
原本老房子只有一个淋浴房,在新的改造中,三个卫生间都具备了淋浴功能;考虑到老人行动的便捷性,设计师特别消除了花园与室内近35厘米的高差;将被闲置的小院子精心打理一番,并增加一些植物景观来提升整个房子的居住舒适感。
设计师臻选了一款特殊的入户门。外立面是实木材质,不会破坏建筑的整体风格,室内的门扇则是与室内现代风格吻合的铝板材质。整体厚度135mm,具有很好的隔冷隔热功能。
设计师特别为新房定制了智能灯光系统,每次老人外出回家时,智能灯光会自动亮起,欢迎主人回来。而当他们晚上起夜时,房间里、走廊上灯光会自动感知,并随之亮起。为二老点亮通往卫生间的路线。
改造尾声,设计师征得了业主的同意后,将他们的生活用品搬回并重新整理,为委托人完成最终的收纳。设计师与收纳师还一起为钱家人,细心的为委托人一家定制了收纳二维码,通过手机就可以清楚知道储藏的内容。
改造后“焕发新生”的家
改造后的一楼,玄关、厨房和客厅被打通,显得明亮而典雅,半个世纪前的沙发,换上了时尚的外衣,与青砖老墙相互呼应,为简洁雅致的现代化空间注入了岁月的韵味。
餐厅的旁边,设计师设计了基本用来烘焙的西式厨房,原来的一层杂物间,被改成了中式厨房和洗衣房。整墙的橱柜设计,为二位老人提供了大面积的收纳空间。
从初夏到深秋,改造耗时整整七个月,这座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老洋房,在设计师孙建亚的一笔一画之下,已然完成蜕变。而它也将继续见证这座城市,这条街道,这户人家接下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希望这份充满了记忆的礼物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就像这座始建于1941年老房子,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青春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