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两张床大小的迷你卧室,电钮一按自动转换成一间智能办公室;房屋墙体开裂了,涂上纳米“创可贴”,裂缝即强劲弥合。8月27日,2015智慧建筑国际创业大赛决赛在南通举行,一个个创意项目让人心驰神往,建筑原来还可以这么“潮”!
由海内外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现场指出,智慧建筑是未来大势所趋,市场空间高达数万亿元,当务之急是要抓紧推广普及。
“智能管家”让楼宇更节能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58个创意团队参加,最终选拔出15个海内外优秀团队晋级决赛,每个项目都“高、新、特、精”。
在大赛现场,通州建总智能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老总陈曦一直在找心仪的项目。他告诉记者,大多数企业都试图通过设备和硬件的改造来降低建筑能耗。实际上,设备能耗只是影响建筑能耗的一部分,高端建筑运行管理水平才是决定其能耗的关键因素。“楼宇管理人员由于无法及时了解物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无法完全排查和解决这些故障,在这方面,智能机器肯定比人要更管用。”
正好,来自上海的升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就带来这样一款技术——面向商业楼宇和工业设施运营管理的智能能效管控平台。该公司华东区销售部高级经理茹笑非介绍,他们通过获取公共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可实时探测到设备与系统存在的故障和不合理的运行,并诊断出故障的原因。还可以通过分析能耗数据,发现系统中不合理用能,从而提出合理建议,实现优化控制。
一位参会老总向记者透露,智慧建筑领域内有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比如新建建筑为了“评星”,建设时达到了“绿色智能建筑”标准,但获评之后运行维护却跟不上,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才和维护技术无法配套。“真正的智慧建筑应该是一体化设计、集成化运行、智能化管理。”而本次大赛侧重创意比拼和技术应用,则让他“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建筑成为“数据终端”
嫁接“互联网+”,也成为智慧建筑发展的热门趋势。
很多年前,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家里就实现智能化控制。如今,同样来自硅谷的两个IT青年带着同样的思路回国参赛创业。“地下停车场一进去就‘晕菜’,经常找不到自己车停哪了,我们开发的‘智能反向寻车系统’,通过一个APP就可以轻松找到爱车。”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的惠寅初与来自斯坦福的同伴从硅谷归国以后,创立了云景智维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精度的手机定位技术,提供用户位置数据服务。大赛现场,他们的“智能创意”引起多方关注,不少企业纷纷寻求合作。
同样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还有南京维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芝麻开门·一键智能开锁”项目。公司副总倪言华解释,他们通过获取真实的住宅用户信息,积累行为数据,这就是互联网经典的盈利模式——“赢取客户流量+实现流量变现”。
“智慧建筑的外延越来越广,从过去单纯的楼控、安防扩展到更多领域。”决赛评委、创源InnoSpring副总裁马扬飚兴奋地表示,智慧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而“互联网+”理念的植入,为“智慧建筑”大厦的构建提供了无限可能。“与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深入对接,正让智慧建筑成为‘数据交换’的终端。”
技术落地亟需多方添砖
“智慧建筑创意无限,市场空间也大得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介绍,智慧建筑已成为我国建筑业改革转型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均已把智慧建筑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予以重点推广。目前,我国智慧建筑市场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可达数万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何使智能技术有效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成为本次创业大赛的核心议题。决赛评委、被称为硅谷最成功的5位华人企业家之一的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峰的点评直截了当,不能过分沉溺于技术,忽略商业性,再好的智能技术也必须靠一砖一瓦砌筑。
事实上,作为著名的建筑之乡,南通在这方面可谓领风气之先。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梅萌告诉记者,2014年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南通创源科技园共同发起设立了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以“智慧化”、“互联网+建筑”为特色,目前已研发出“智能结构”“智慧楼控”“智慧城市GIS”3个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我们正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机制,全方位、多渠道拓宽智能技术覆盖面,提升智慧建筑市场占比。”南通市长张国华介绍,去年该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800亿元。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及“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该市将正式启动筹建国际智慧建筑协同创新产业联盟,同时设立智慧建筑创业投资基金。届时,南通智慧建筑产业领域内的资源整合能力、协同创新水平、金融服务体系都将大大加强。
来源:新华日报